兩岸交流項目無所不在,一些經驗與智慧,都該是兩岸交流的精華事項,看似不甚具經濟效益,但是智慧的無價傳輸,經常是開啟陸方尚處在閉塞期的思維,那是播種的工作。一些例子可供參考。今夏在上海華東師大駐校時,陪同的老師對華東師校方為每年畢業生離校時留下大量的廢棄自行車很傷腦筋。之後我告訴他「其實不難」,台灣許多大學都有單車社(近似的名稱),號召同學學習修單車的技藝,一起來創造廢棄單車重生。
if (typeof (ONEAD) !== "undefined") { ONEAD.cmd = ONEAD.cmd || []; ONEAD.cmd.push(function () { ONEAD_slot('div-inread-ad', 'inread'); }); }
關鍵在怎麼重生。作法很簡單,修復後堪用的單車,以幾乎是廢鐵的價格賣給一年級新生,他們不必買新車,更無須擔心新車遭竊。一些賣相不佳的自行車,全漆成特定顏色,例如醒目的鵝黃、火焰紅,當成免費校園公用自行車,誰都可以無償使用。類似這些生活小智慧,是台灣在經濟開發道路先行20年的經驗,也曾經經過那段自行車是私產、加鎖守護的歲月,後來發現改造、重生、創造再生價值是大家樂見的,於是一條新路走出來,也創造更多、更大的利益,這樣無價的經驗,兩岸當然該分享。類似突破僵化思維的創新作法真是無所不在,而且是沒有成本障礙的經驗,兩岸當然要加大這領域的交流力度。例如,前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是睿智的經理人,離開總裁職位投身公益,數度行走偏鄉,發現偏鄉的孩子都自豪於故鄉山川之美,但卻不知道怎麼去告訴外鄉人,因為他們大多沒有相機。嚴長壽驚覺,都會人家裡多的是不用的相機,為什麼不活化、再生?最早300萬畫素時買了一台,之後畫素進階,又不時的買新相機更替,之前的低階相機就置諸高閣,不再當差,「300萬畫素對偏鄉孩子也夠了,為什麼不讓它們老驥復出?」之後想出募集家裡不用老數位相機的作法,一些數位相機公司也支援義務維修。再生的老相機交到偏鄉孩子手中,大家看到最燦爛的笑容。不只是低階數位相機,之後還有iPad也在募集之列。喜歡3C一族,最大的共通性是跟著潮流走,出什麼新機型,隨即節衣縮食的跟上,完全不存在時空落差;新機到手,即便舊款還是熱機狀態,隨即遭用戶打入冷宮,這現象兩岸應都很常見。台灣這樣的服務模式,關鍵原因在於台灣民眾志工意識非常成熟,不論老少,都願意奉獻自己的體力或智慧給社會;年輕人逢到年節,志願到火車站當「一日孫子」,幫年長者提行裡,這是初級奉獻;退休後的銀髮志工,則以其豐富的閱歷,發掘促進社會和諧的新模式。前述嚴長壽的送二手相機到偏鄉,正是活化資源,豐富偏鄉的大貢獻。大陸富裕的速度很快,但促進社會均富、和諧的元素還在醞釀,尚未成熟,這條路是遲早要走,必然會經歷的事。台灣許多促進社會和諧的作法其實是不花錢的軟體,是社會智慧的累積,大陸應不客氣的借鏡、請益。(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旺報)
- Dec 19 Sat 2015 09:01
台灣社會智慧 值得大陸借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